【三下乡】撒播非遗种子 传承红色文化 安庆师大学子用美育解码“大思政课”
7月18日至7月28日,“青·敬敷”安庆师范大学“艺路同行”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分赴黄山市徽州区三个社区及安徽博物院“徽学堂”,开设非遗课堂,体悟传统文化之美,弘扬非遗文化;参观纪念馆,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团队采用“理论宣讲+实践体验”的模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教授非遗剪纸 让非遗技艺在创作中深入人心
实践团队成员先后走进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永兴社区、富山村村委会、坤沙村村委会,为当地50余名儿童带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教学。
在团队成员们耐心而细致的指导下,孩子们从最初的描红、折叠,到最终的裁剪成形,一步步掌握了剪纸的精髓。寓意吉祥的双喜、象征秋意的枫叶、充满生机的立体“春”字以及装饰窗棂的精美窗花-----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剪纸艺术的精妙与独特。
实践团队成员之一、法学专业2022级(3)班的李鑫表示:“剪纸作为非遗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让当地的孩子们接触到了传统剪纸艺术,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探寻徽州非遗 让工匠精神绽放时代光彩
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妙绝伦的雕刻艺术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共同编织了一幅幅生动绚丽的文化画卷,享誉海内外。
7月20日,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探索与学习徽州非遗文化的精髓,团队成员们踏上了寻根之旅,逐一走访并参观了徽州古城、徽州非遗雕刻博物馆以及徽州文化博物馆。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的地方,仿佛是一本本活生生的历史书,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徽州的故事。此次探访之旅,实践团队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一块块普通的木头、石头变成了不朽的艺术品,让徽州非遗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就是文化的魅力。”2022级美术学2022级3班孙修齐说。
打造非遗课堂 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独具特色的非遗缠花、各式各样的创意剪纸、古色古香的中国结、古韵悠扬的黄梅戏……7月26日至28日,安庆师范大学“青·敬敷 艺路同行”社会实践团联合安徽博物院,在安博二楼徽学堂开设“安博暑期艺术工坊”。实践团的成员们走进安博,为百余名市民带去剪纸、缠花、中国结和黄梅戏的课堂教学,弘扬非遗文化,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由黄梅戏表演专业2021级的吴银梅、汪金娟以及2022级的韩子康带来的黄梅戏《天仙配》和枪花展示拉开了非遗课堂的序幕。在创意剪纸课上,实践团的成员们将传统剪纸艺术与博物馆文物相结合,带领家长与孩子们雕刻青白釉香薰、豆青釉鼓形罐、北宋景德镇窑注子注碗等形状的剪纸,在向家长与孩子介绍、弘扬剪纸文化的同时,科普博物馆相关文物的知识。
“先将卡纸剪成花瓣的图案,再将铜丝固定在纸模上缠绕线,最后将花瓣与花蕊固定在一起。”在缠花的教学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之一、体育表演专业2022级的王博愉化身“小老师”,为学生们讲解缠花的制作步骤,带领学生们成功制作出一朵朵精美的缠花。插针、排线、抽线……在中国结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们跟随“小老师们”的“步伐”,编织出一件件精美的二回盘长结。
每日课前,居住在博物馆附近的市民李锐便会带着九岁和五岁的两个小孩,早早地来到教学现场,等待非遗课堂的开始。“暑期艺术工坊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也让我们不再止步于驻足观看,而是走近非遗,感悟非遗,传承非遗。亲身体验缠花和中国结,我对非遗文化有了更加了解了。”李锐说。
接续历史文脉 让红色基因赓续传承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强渡江河进攻战役……”7月28日上午,实践团的成员们来到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通过实地参观与学习,深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纪念馆前,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位老一辈革命家的雕像巍然屹立,实践团的成员们肃然起敬,怀着敬畏之心,踏入了庄严的纪念馆。大量的历史照片、珍贵的文物资料、循环播放的纪录片……实践团的成员们通过观看图文、音视频资料与实物展示,对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战斗经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实践团的成员们重温了革命历史,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实践团成员之一、学前教育专业2023(2)班的孙小淇便是其中一员。“我们一直在尝试把红色文化和剪纸相结合,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铭记历史,学习并传承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们准备设计一些与这次所学相关题材的剪纸,以后也会在教小朋友剪纸的过程中把这些故事传承下去。”孙小淇说。
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还前往安徽省美术馆,在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感悟艺术之美。无论是剪纸、竹雕、版画等别具一格的徽州文化作品,还是安徽现代名家的艺术作品,都吸引了实践团的成员们驻足观看。学生们在感悟美的同时,用美育为“思政课”赋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本次实践活动将非遗传承和红色文化学习相结合,旨在促进大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并传承非遗文化与红色基因,上好一堂与美育相结合的青春‘大思政课’。”实践团负责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1)班的张亚龙表示,团队今后将继续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撒播非遗种子,弘扬红色文化。(撰稿:李鑫 王莎莎 摄影:李鑫 编辑:江伟 审核:汪洋 赵丽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