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文学院学生赴怀宁、潜山开展专业实践教学

发布时间:2024-07-29 11:47:22

负箧游皖地,行路觅文章。为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5月22日至23日,人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学生在童岳敏、何池友、许正林等14位老师的带领下,先后赴潜山、怀宁两地对张恨水纪念馆及其故居、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和海子纪念馆及其故居开展了专业实践教学。

鸳鸯蝴蝶  恨水长东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市人。他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其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恨水先生一生情系故乡,2012年,其骨灰迁至安徽安庆潜山市,旁近修建了张恨水纪念馆。

张恨水纪念馆坐落于潜山市博物馆内,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主展厅面积270平方米,为安徽省唯一的文学纪念馆。纪念馆大门前,张恨水先生的遗骨安静沉眠,其雕像手捧书卷注视着人文学子的到来。少年才俊、新闻生涯、创作成就、人生情怀、夕照青山、故土情结……馆内,随着讲解员的细致陈述,人文学院师生们在实地参观中亲身再历了张恨水先生丰硕多彩的一生,并透过其经历窥见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坎坷历程,对原本只相见于书本的作家有了更加真实的感触。

结束对张恨水纪念馆考察后,师生们乘车到达张恨水故居。故居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历经风雨至今仍被完整保存,使得师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张恨水先生生活及创作的真实经历,对其作品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更加独到的理解。

古韵传今 孔雀偕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它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人文学院师生们考察了坐落于怀宁小市镇的孔雀东南飞文化园。文化园再现了《孔雀东南飞》的历史场景,还原了太守府、刘家大院、焦家庄园和秦府等建筑陈设,使人文学子如同亲临东汉时的庐江郡。同时,在考察了《孔雀东南飞》发生时期的人文历史和社会情况后,人文学子对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及其背后深意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有了更加丰富全面的认识。

在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内,人文学子还参加了“剧场再现”活动,与文化园工作人员一同演绎了焦刘二人新婚的场景。一场跨越千年的情境体验,让人文学子更真实地认识了古代人民的生活风俗,对理解古代文学中的一些表达大有裨益。

春暖花开  且行且吟

临风听海音,长歌看花开。在海子纪念馆中,师生们在海子的弟弟查曙明先生的带领下共同回顾了诗人短暂而又灿烂的一生,为诗人的纯粹和热爱所感叹。纪念馆里完整叙述了海子一生在各地的经历,展示了他从幼年到求学路上的各类用品以及各个时期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使师生们对海子的生平和形象有了更加直观和准确的认知,也对海子的诗歌内容和创作风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人文学子在门前广场上齐声朗诵了海子的诗,青春的声音随着诗人的情思在蓝天上飘扬,“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师生们还参观了纪念馆旁的海子故居。故居是一座三开间砖瓦平房,远看如普通人家一般,是海子父母利用海子的稿费修建。故居内藏有海子的遗物,包括生前藏书、生活用品、各种证章等,墙上贴满了海子幼年时获得的奖状。平凡的故居因诗人的耀眼而引人注目,师生们游走其间,对海子的浪漫与灿烂感触愈深。

路漫应期勤寻道,识闻不觉洒潘江。对于这次文学实践教学,人文学子感慨良多。“很感谢学院提供了这么宝贵的机会,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新事物,同时也在考察中鲜活认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中的一些内容。”2019级汉语言文学(1)班学生施文翰在采访中说道,“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我们有着广泛的知识见闻和深厚的文化基础,因而我认为这次考察极其有利于我们专业素质的提高。”本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还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搜集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的相关见闻对考察主题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中优秀作品将结集印制成册。

人文学院一向重视专业实践教学,本次组织的对汉乐府、张恨水、海子文学创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无疑有助于提高人文学子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学院将继续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推进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新文科建设。(撰稿/摄影:陶发  审核:金仁义)

责任编辑:刘婧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5月22日至23日,人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学生在童岳敏、何池友、许正林等14位老师的带领下赴怀宁、潜山开展专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