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发展谱新篇】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接续奋斗 砥砺前行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 发布时间:2024-03-26 16:28:50

迈入学校知行楼B的17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接续展开的是一条文化长廊,集中展示了我校公共卫生教育从一门课程到一个学科、从学科建设到创建学院这一路走来的创业、建设、改革的发展历程。一代代公卫人不忘初心、执着奋斗,为国家卫生与健康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加快培养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置中“一锤定音”的领军人才。

2022年底,教育部等四部委正式下发文件,我校成功获批18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单位之一,2023年学校陆续在合肥、六安、马鞍山挂牌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3家附属疾控中心,相关学科建设驶入快车道,为创建国内一流公共卫生学院打下了坚实基础。

艰苦奋斗,迈出高水平学科建设步伐

我校于1959年创办卫生系,1977年招收首届全日制预防医学本科生,1986年获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学位点,2000年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2003年获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点,2005年获批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博士学位点。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和优势明显,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公共卫生教育机构。

目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设有的6个二级学科中,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等5个二级学科设置完整。2008年学院获得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培养授予权。2014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硕士学位点获评为安徽高校省级学科重大建设项目。2017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批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近年来学科发展再上台阶,2016年获得卫生检验与检疫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0年获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0年自主设置社会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卫生应急交叉博士学位授权点。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先后获得安徽省高校国内一流学科A类、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和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项目资助;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连续进入ESI全球1%并获得安徽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2022年,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均进入ESI全球前1%。

接续奋斗,提升高水平学科建设水平

60余年来,我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8000余名高水平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多层次协调发展。涌现出以梁万年、吴尊友、朱凤才、施小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近年来,公共卫生学院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则,建立起以基础专职教师为核心,基础、临床与CDC等实践教学基地三位一体的结构质量双优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行业导师+学术导师”研究生培养模式。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16人,高级职称103人(88.79%),博士111人(95.69%);其中教授51人,特聘海外教授/兼职教授4人,副教授52人;45岁以下具有教授职称的19人,40岁以下教授6人。目前共有硕士生导师(校内外)210人,博士生导师47人。其中国家级人才4人,省级人才25人次。

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有创新精神、交叉学科思维、国际视野的实战型/复合型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坚持创新引领,突出问题导向,创建人文社科、工程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公共卫生课程新体系;拓展国际化专业视野,依托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推动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建设;突出实践育人导向,搭建附属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实习实践平台,推动实践、实习、实训基地一体化建设;构筑“思政+科研+实践”质量提升体系,组织学生开展具有公共卫生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近5年,学院培养博士研究生63人,硕士研究生485人,本科生1106人。其中研究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类竞赛国家级奖励20人次,省级奖励79人次。

砥砺前行,强化高水平学科建设质量

近年来,我校的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始终聚焦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探索产学研合作新路径、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新智库,彰显公卫使命。

交叉融合,全面增强科研创新实力。坚持以人群为基础关键防控技术研发为导向,深化前沿领域间科技合作,多学科融合组建创新团队,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交叉合作研究,推进“平台—团队—项目—成果—转化”一体化建设。

近5年,学位点教师主持国家级科学基金项目1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1项,横向课题95项;共计到账科研经费13475余万元,其中纵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5384.17万元;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1551篇,其中SCI论文980篇。现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平台,建有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平台。

协同育人,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格局。以学院(College)为主体、临床学院(Clinic)、附属疾控中心(CDC)、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ommunity)联合公共卫生相关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海关、医院、检测机构等),形成“4C+”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范式。推进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健全实践基地导师管理制度,实施专业学位培养“双导师制”,挂牌3家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6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合作关系;遴选行业导师7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3人,具有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者76人。

成果转化,全面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主动面向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与重大疫情防控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主持编写《传染病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南(WT/S773-2020)》《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等多部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和工作指南;制作的《爱眼操视频》在安徽、江苏上海等7省市推广使用,覆盖723所学校、20余万在校学生。编写《安徽省学校新冠肺炎防控系列标准与指引》等重要文件,参与合肥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等多项专项规划,获评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站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新历史起点,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公共卫生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思想引领主线,构建全员育人工作体系,打造质量双优师资,搭建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打造文、理、医、工、政等深度融合的多学科发展,拓展国际健康教育视野,为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虞晓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一代代公卫人不忘初心,为国家卫生与健康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加快培养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置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