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赴山东聊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29 16:31:52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8月2日至8日,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山东省聊城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追溯木版年画,弘扬非遗匠艺

8月2日,团队成员来到聊城市道口铺和黄寨子,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传承人郭春奎、郭贵阳,通过与两位传承人的交谈,团队成员了解了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选木、浸沤、阴干、绘制、粘贴、雕版、套印等制作工艺,同时也了解到目前木版画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1.png

团队成员体验制作木版年画

探寻葫芦雕刻,科技助力发展

团队成员来到山东省聊城市定远寨镇民俗文化电商基地,在这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以电子商务的形式活跃于数字化互联网当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传统的东昌葫芦雕刻手工艺包括砑花工艺、微雕工艺、烙画工艺等,后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手工艺人又发展出了新型的葫芦雕刻工艺——针画工艺。

2.png

团队成员体验葫芦雕刻

同学们通过参观定远寨镇民俗文化电商基地,了解到电商基地由客服室、直播室、运营室、接待室、烙画室等组成。该基地依托传统手工艺东昌葫芦雕刻,以新媒体为平台,采用“葫芦种植+研学+旅游观光+直播平台+民俗产品网络销售”的模式,这不仅使东昌葫芦雕刻迎来新生,也为本地创造出大量的工作岗位,助力乡村振兴。

3.png

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美育基地授牌仪式

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

8月4日,团队成员来到山东省聊城市冠县鲁西北地委旧址。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曾是中共鲁西特委、鲁西北地委、冀鲁豫七地委、冀南一地委所在地。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中,它像鲁西北的一座灯塔,指引着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几届党的地区委员会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团队成员在这里学习感悟峥嵘岁月的红色精神。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山东省聊城市梁堂镇,在梁堂镇文化站站长董安娜的引领下,团队成员走进赵建民故居。在从梁堂镇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团队成员得知赵健民同志于1912年6月出生于冠县赵梁堂村,从青年时代便追求真理、向往革命,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政治委员兼军长,参加四次大型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做出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赵建民同志又积极投入新中国建设工作上来,为山东省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4.png

走进赵建民故居

8月4日下午,团队成员走进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走进陈列展厅,一尊高大的孔繁森行走状态的立像圆雕首先映入眼帘,展现出孔繁森在雪域高原顶风冒雪、跋涉前行的姿态。展厅内部共分为“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担当作为、汗洒高原”“情暖雪域、大爱无疆”“清正廉洁、公仆本色”“星殒边陲、魂归故里”“感动中国、精神永存”“繁森故里、再创辉煌”七个部分,主要以图片、实物、场景、多媒体等形式,集中展示孔繁森为民务实、清廉清正的典型事迹,展现出他在雪域高原抛洒热血的壮丽人生。同学们不仅学习了孔繁森的光辉事迹,更加感受到他克己奉公、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

5.png

走进孔繁森纪念馆

举办公益课堂,传承非遗文化

8月5日,团队成员将学习、调研及访谈内容整理成课件,前往山东省聊城市东街学校开展以“东昌府木版年画、东昌葫芦雕刻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益课活动。课堂上向小朋友们讲授本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课程内容包含了东昌府木版年画、东昌葫芦雕刻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官网上查询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与文娱、传统文化与航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等相关知识。

6.png

课堂现场

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们参观郎庄面塑的手艺,郎庄面塑用精麦面粉发面,发好后用捏、揉、粘等方法塑造出各种花样,然后蒸熟,上胶绘色,晒干即成。小朋友们用面粉捏造出各种卡通图案,传承非遗文化,体验非遗魅力。

7.png

带领小朋友参观体验郎庄面塑(摄影:张邦正)

思想孕育于实践,教育升华于实践。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追寻着红色印记。青年不仅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记忆者,更是传承者,团队成员将把此次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张雨蓓 王锦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山东省聊城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