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校黄有璋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题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发展》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4-09-27 08:03:58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网12月19日讯 近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有璋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发展》的文章。

原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方面作了系统深刻论述。这“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六个必须坚持”是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时代意蕴。但其中的每个方面又有所侧重,或侧重于世界观,或侧重于方法论,或侧重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某个层次。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创新发展。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识论和价值观的内在统一,尤其突出价值观方面,深刻回答了党的理论来自哪里、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在历史观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在认识论方面,中国共产党主张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现实基础,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在价值观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之所需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和价值旨归。党的理论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要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并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价值取向。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的创新发展。自信自立所要回答的是何以自信自立、何种自信自立、如何自信自立的问题,反映了理论创新的根本立足点。自信显示的是信心,以成功的实践为基础;自立显示的是自主和独立,以自信为前提条件。自信自立的根本依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正确道路、取得了伟大的实践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四个自信”源自于道路正确、理论科学、制度高效、文化优秀,集中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于立足于中国大地、经受了长期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自信自立。自信自立不是排斥外来,而是必须始终坚持虚心向别人学习,取他人所长为我所用。但在取得巨大理论和实践成就的条件下,更要强调以我为主,立足本国实际做好自己的事,立足本国实践推进理论创新,在自信自立中逐步彰显中国理论和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辩证发展观的创新发展。守正创新内含坚持什么、改正什么、发展什么的多重意蕴。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根源于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不断推动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的历史。理论创新既不是全盘肯定,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扬弃”。只有守正,才能坚持根本,不犯颠覆性错误;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发展,永葆生机活力。对于那些被实践反复证明是正确的做法和理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但是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发展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正是坚持守正创新的结果。新时代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并结合新的发展实际,勇于讲前人没有讲过的话、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推向前进。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创新发展。问题就是矛盾,矛盾也是问题,二者具有内在的密切联系,问题是事物矛盾的外在表现,矛盾是问题的内在规定。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并在分析矛盾的基础上解决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任何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种矛盾和问题纷繁复杂,需要我们去应对和解决。坚持问题导向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善于发现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这个过程也就是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问题意识,要聚焦五个方面的问题,即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成为理论创新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形成和发展的,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的创新发展。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观点在新时代的综合展现,尤其突出了思想方法的创新发展。思想方法的创新源自于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善于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正确把握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不断提高解决复杂事物矛盾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不同的角度对系统观念作了全面论述,为坚持系统观念提供了基本思路。系统观念强调运用整体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是对一系列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哲学概括和提炼,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在历史观方面,胸怀天下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已发展成为彼此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必须放眼于全球视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共赢。在价值观方面,胸怀天下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世界维度。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理想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仅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党的理论创新不仅要立足于本国实际,关注本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而且还要积极回应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努力回答好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六个必须坚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脉相承与创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层次的概括和提炼,是贯穿其中的精髓要义,有助于我们从新的理论高度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有助于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责任编辑:西南民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有璋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发展》的文章。